“惠民?!碑a品未來是否會同城統一化?
這也意味著,北京的“惠民保”產品是經過了統籌,“按照規劃統一”將原有的兩款產品統一為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。不過,“北京京惠保”此前的兩家聯合承保方北京人壽和安盛天平,目前只有前者加入了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共保體。
安盛天平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,普惠型健康保險是一項有利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,早在2020年安盛天平就第一時間響應政府號召,積極參與前期市場調研,成功設計出“京惠保”產品,并連續兩年參加承保。今年11月30日,“北京京惠保”將到期停售,安盛天平未能入圍2023年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共保體名單。
此次北京將“惠民保”產品加以統一,是否會吸引其他城市紛紛效仿?一位大型壽險公司政保部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,在他看來,未來應該會統一,經過統一安排將產品合并為一款對參保人更有益。
一位參與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的險企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,北京原來有兩款“惠民保”產品,兩款產品也確實有比較大的差別,現在歸并到一款,今年也開始支持醫保個賬支付,這樣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參保。其實也做了個銜接方案,因為本來兩款產品的保險責任和價格都不一樣,現在并在一起,對外宣傳各方面也會比較好一點。
2023年版的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將于11月1日正式上線,目前已可以預約參保。其實,今年8月,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共保體曾對2022年度產品方案進行優化調整,以進一步提高參保人的醫療保障水平??偟膩砜?,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的自費責任免賠額和特藥責任免賠額均進行了下調,并追溯至2022年1月1日生效,即2022年1月1日至產品發布調整之日前,參保人達到調整后免賠額的醫療費用,均可追溯賠償。與此同時,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啟動“快賠”服務,簡化理賠手續。
就產品情況看,不限于北京,有不少城市都出現了同城兩個“惠民保”產品“廝殺”的情況,有些地方還出現了同城三款甚至四款惠民保產品。但對“惠民保”產品而言,一個用戶一般只會選擇一款產品購買,同城多款產品可供選擇,將會直接影響各款產品的參保率水平,進而影響產品可持續性。
有參與過“惠民保”產品的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分析稱,北京此次統一“惠民保”產品,對于險企而言可能區別不算大,例如,北京人壽加入了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共保體,對其而言依然有一款在售的“惠民保”產品,本質上并沒有太大區別。對于用戶來說,“惠民保”本身就是一款一年期的產品且不保證續保,無非是這款產品買不了就換一款買。
從多地的“惠民保”探索實踐看,不少地區選擇了先做三年,看看數據,邊做邊優化。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,也出現了一些“短命”產品。比如,東南沿海某地曾發布了一款惠民保產品,但該產品因相關政策限定而迅速下架。
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,“惠民保”產品多由地方銀保監局和醫保局等部門指導,前者往往會擔心是否會產生消費者投訴和保險承保虧損等問題,而后者更在意產品的覆蓋面和賠付率是否足夠高。
正是對于賠付率的要求有較高期待,一些地方將“惠民保”產品的參保率與賠付率直接掛鉤,也因此在產品運行過程中及時調整產品方案,并提出了可以“追溯賠付”。在北京之前,浙江省醫療保障局、浙江銀保監局曾專門發文,要求商業保險承辦公司根據投保率、賠付進度、約定賠付比例等因素,按實際資金賠付要達到協議賠付率90%以上,并做到溯前賠付應賠盡賠。
“我覺得承保虧損可能在一些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大城市會較嚴重,其他小城市參保率沒有上來太多的話,應該還行。”上述業內人士表示,一年之內應該還是會存在同城多產品的現象,不過“惠民保”還能存在多久可能還是個未知數,未來將成為哪種模式也有待觀察。畢竟對于保險公司而言,長期看還是要考慮商業性的。
免責聲明:本文為轉載,非本網原創內容,不代表本網觀點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