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 > 新聞 > 證券 >

一單虧掉半年利潤:新股破發潮下PE/VC的無奈,這家券商能懂 截至11月3日收盤,被譽為“年內最貴新股”的萬潤新能,股價相較發行價已下挫29.72%。粗略估算,東海證券在該項目中的浮虧

發布時間:2022-11-04 10:04:47來源:
 截至11月3日收盤,被譽為“年內最貴新股”的萬潤新能,股價相較發行價已下挫29.72%。粗略估算,東海證券在該項目中的浮虧約為1.75億元。而今年上半年,該公司凈利潤僅1.43億元。

  也就是說,東海證券在該筆項目中的浮虧,甚至可能已超過公司上半年凈利潤。

 

 

  東海證券的無奈,PE、VC們感同身受。今年以來,A股新股已經經歷了兩次破發潮。隨著投資對象股價持續陰跌,一些PE、VC除了持股浮盈大幅縮水,還出現了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導致浮虧。

  面對這波市場破發潮,一些機構選擇“躺平”、降低出手頻率;一些機構精選賽道,不是國家扶持的、沒有政策紅利的賽道不投。

  “國內私募股權行業已經走完一個周期。分化的格局下,機構們對專業化和業績回報的要求會越發強烈。”千乘資本創始合伙人熊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。

  “時代變了,中國的VC/PE們不能像以前那么舒服了。”360投資部前創建人、投緣資本創始人王翌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。

  虧掉了上半年凈利潤

  招股書顯示,萬潤新能計劃募資12.62億元,實際募資63.88億元,超募比例為406%。而作為保薦人及主承銷商的東海證券,獲傭金2.12億元,創公司歷史最高紀錄。

  但面對高市盈率發行的“年內最貴新股”,部分投資者卻并不“買單”。公告顯示,萬潤新能新股棄購股數達到153.0865萬股,占公司總股份的7.1859%。

  由于東海證券與萬潤新能簽署了包銷協議,投資者棄購的新股由東海證券包銷,金額合計高達4.59億元。加之相關子公司作為戰投認購的1.28億元新股,東海證券合計持有萬潤新能5.87億元的認購份額。

  但截至11月3日收盤,萬潤新能股價相較發行價已下挫29.72%。按包銷金額估算,東海證券在該項目中的投資浮虧在1.75億元左右。而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才1.43億元。

  萬潤新能是東海證券這兩年以來唯一成功保薦上市的項目。自2021年以來,東海證券的IPO項目中,已有多家公司遭撤回。wind數據顯示,2021年至今,東海證券目前在審的IPO項目有5家(以交易所或證監會受理為基準),其中已過會待發行1家,已上市1家,撤回2家,已問詢1家。

  東海證券自然不是唯一一家投資萬潤新能出現浮虧的機構。中金豐眾66號資管計劃和中金豐眾67號資管計劃,在萬潤新能項目中合計配售102.4萬股新股,合計獲配金額達到3.07億元。按11月2日收盤價計算,這兩個資管計劃在萬潤新能的浮虧達到0.93億元左右。

  中金豐眾66號資管計劃和中金豐眾67號資管計劃管理人均為中金公司,主要用于核心員工參與科創板戰略配售集合的資產管理計劃。

  不過一些機構投資者倒是在萬潤新能的投資項目中浮盈。

  比如博源創業、國金佐譽和通瀛投資于2021年中旬以48.57元/股的價格,分別受讓了萬潤新能102.94萬股、82.36萬股和118.74萬股。截至11月3日收盤,三家投資機構在萬潤新能項目中的投資浮盈高達333.93%。

  九嶺鋰業投資人持倉市值“腰斬”

  東海證券的"痛",九嶺鋰業的機構投資人感同身受。

  作為主要從事鋰鹽產品研發、生產和銷售的九嶺鋰業,在新能源、鋰礦等熱門概念加持下,上市前融資一度順風順水。公司自2021年股改至今,已經進行了5次增資和1次股權轉讓,且幾次增資之間估值提升巨大。

  比如在2021年11月,九嶺鋰業第四次增資中,嘉興頎博股權投資合伙企業(下稱“嘉興頎博”)以2億元認購新增注冊資本274.8萬元,廣東廣祺伍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(下稱“廣東廣祺”)以8200萬元認購新增注冊資本112.67萬元,臺州銀祺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(以下簡稱“臺州銀祺”)以1800萬元認購新增注冊資本24.73萬元。

  在第四次增資時,九嶺鋰業估值已達100億元。但2022年7月5日公司披露IPO招股說明書時,公司股價卻出現嚴重“倒掛”。九嶺鋰業擬于上交所主板上市,并擬發行不超過15%的股份募集資金7.6億元。此時公司估值僅為50.67億元,相比一年前“腰斬”。

  IPO時嘉興頎博持股市值達到了1.01億元、廣東廣祺持股市值達到了0.42億元、臺州銀祺持股市值達到0.09億元。

  也就是說,隨著九嶺鋰業上市前和上市后的“估值倒掛”,嘉興頎博、廣東廣祺臺州銀祺這三家投資機構的持倉市值在短短8個月的時間內“腰斬”,浮虧分別達到了0.99億元、0.4億元和0.09億元。

  九嶺鋰業的案例絕非個例。

  9月破發潮再度席卷A股。通聯數據顯示,A股在9月份共有50只新股上市,其中有20只股票在上市當日破發,破發率達到40%,遠超7月23.53%和8月10.2%的破發率。

 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“硬科技”相關新股的破發,如與鋰電行業相關的個股萬潤新能(688275.SH)、帕瓦股份(688184.SH)、零跑汽車(09863.HK)、中創新航(03931.HK)、華寶新能(301327.SZ)等企業目前股價均已跌破發行價。

  一位FA(幫助一級市場投資人對接項目)從業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除硬科技項目外,今年以來消費類項目日子也不好過。

 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,今年上半年跌幅超過60%的科創板明星上市企業中,翱捷科技-U(688220.SH)背后的多家知名投資機構,包括阿里、深創投、小米等,伴隨公司股價持續下跌,上述機構的盈利空間大幅縮水。

  比如在上市短短4個多月內,阿里投資翱捷科技-U的浮盈就蒸發了64.25億元、深創投浮盈已蒸發13.64億元、前海萬容浮盈已蒸發22.95億元、小米浮盈蒸發4.09億元。

  轉向節約“彈藥”、投早期

  即使目前硬科技賽道破發現象嚴重,但在部分機構眼中,因國家政策扶持等原因,硬科技賽道投資仍然存在“窗口期”,這種變化與注冊制、科創板的推出有一定關系。

  一位人民幣基金合伙人科翔(化名)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,科創板、注冊制推出以后,一些過去退出渠道非常艱難且長期未盈利的項目,因科創板推出而最終受益,比如集成電路半導體、生物醫藥類相關企業,導致資金更容易向之傾斜??陀^來講,這些企業上市肯定比過去要容易一些,即使上市材料被撤回來,一段時間之后也可以繼續上報。

  尋找硬科技項目時,很多頭部機構甚至開始與地方政府展開合作,試圖挖掘出一些優質的硬科技項目。

  “此外,包括一些地方政府,或者政府引導類資金,他們的出資意愿更強,甚至這些基金還主動把新能源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劃歸到出資目標主體里,這也是過去少見的,是注冊制帶來的一個新的變化。”科翔表示。

  既然投資掙不到錢了,機構們紛紛節約“彈藥”。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,2022年上半年,中國股權投資基金新募集數量和金額分別達2701只、7724.55億元人民幣,同比下滑7.2%、10.3%;股權投資市場投資步伐受疫情影響顯著放緩,投資總量及金額分別為4167起、3149.29億元人民幣,同比下滑31.9%、54.9%,尤以互聯網、連鎖及零售、食品飲料領域投資下滑較為明顯。

  利潤豐厚的生意變少,投資的打法就要變化,只投后期回報不大,都開始布局早期項目。

  “包括源碼資本、紅杉種子、高瓴創投在內,幾乎所有大PE都開始看早期投資。”高桌資本創始人盧丹說道。

  熊偉表達了相同的看法,形勢逼著投資機構往更早的行業、項目去投,非共識投資才能賺錢,具備往前走的能力,才能找到賺錢的機會。

  同時,頭部機構降低出手頻次,意味著一級市場中“錢少了”、大部分項目估值低了。新形勢下,市場發生了兩大變化:CVC(企業風險投資)更加活躍,以及此前部分被上市公司并購的科技企業,又被管理層重新買了出來,再走一遍上市流程。

  “私募股權投資的另一個趨勢,是CVC投資更加踴躍,他們在產業資源上有一定優勢,能夠嫁接業務,或者估值給得比較高,給傳統的財務類創投機構帶來一定的挑戰。”科翔說。

  王翌也說,“CVC手里的錢,是企業自有資金,或以企業為主體,在外面再募了一些,資金比較寬裕和靈活,投資項目時只需要跟自己公司的戰略結合就好了,不用考慮太多,這個路子是可以的,但也不代表他們目前就活得很好。”

  科翔說,一個過去比較少出現的現象是,一些被上市公司并購的科技企業,現在又被管理層重新收購、走上市流程。

  “很多并購確實比較難成功,有些上市公司本身也有一些問題或者管理層有一些想法,就聯合機構把企業從上市公司里買出來,注冊制下上市也沒有那么難,所以管理層收購比以前多得多”。

  2021年8月2日,金信諾就將江蘇萬邦的28.5714%股權,以2億元轉讓給一家國有背景的股權投資機構。“我們手上也有幾個類似的項目,交易沒有完成,涉及上市公司,所以還不能公開。”另一家VC機構創始人對第一財經表示。

(責編: admin)

免責聲明:本文為轉載,非本網原創內容,不代表本網觀點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
? 欧洲女人裸体牲交视频